呼吸草原 追逐鸿雁 敬拜苍狼
——华电MBA1385、1439集中班参访活动之三走进内蒙古大草原
(文/刘晓鹏、卢长红;图/杨 洋)
“我们和草原有个约定,向远去寻找共同的歌,向远去祭拜心中的神, 向远去诉说思念的情……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一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唱出了全体师生的情谊和此次草原之旅的意义。
怀着对“盛夏我们相约在美丽的大草原”的美好期许,盛夏时节,我们再次迎来了华北电力大学MBA2014级1385、1439集中班游学活动。此次学习观摩活动是班级的第三次校外课堂,也是首次以新能源产业和慈善事业等新业态为参观考察对象的活动。7月31日—8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相聚“歌的故乡、酒的海洋”,在班主任郑阳春老师、MBA中心吕艳霞老师和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王伟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辉腾锡勒(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习观摩,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总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已建成集奶源建设、乳品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大型乳及乳制品产业链,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奶源达94%以上,居行业领先。目前,蒙牛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了31个生产基地50多个工厂,年产能超过770万吨,年销售额超过430亿元,已成为全球液态奶(UHT)冠军。2009年7月,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成为“中国蒙牛”第一大股东。
在蒙牛工厂参观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蒙牛带给我们的健康环保的理念,更感受到了技术变革带来的高效,快捷。随后,我们一行参观考察了老牛基金会。
老牛基金会是由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前董事长、总裁牛根生先生携家人将其持有蒙牛乳业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红利捐出,于2004年底成立的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非公募家族基金会,是目前我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益慈善基金会之一、家族基金会第一品牌,目前牛氏家族捐赠资产价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与国内外129家机构、组织及个人合作,在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救灾帮困及行业推动等业务领域开展了153个公益慈善项目,遍及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美国、加拿大、法国、非洲等部分地区;公益支出超过8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为44.25%。
老牛基金会采取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股份所有权归“老牛专项基金”,表决权归现任或继任蒙牛董事长,收益权归“老牛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这既不同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传统制度,也不同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制度,而是开辟了股权设置上的“第三种制度”——所有权、表决权、收益权“三权分设”的创新模式。参观考察中,师生们不仅被老牛的善念善举所感动,更是被老牛所说“前半生做事业,通过渡己渡人。后半生做慈善,通过渡人渡己”深深震撼。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更加努力做出一番事业,争取将来回馈社会。
8月2日,团队一行抵达辉腾锡勒(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辉腾锡勒(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地处内蒙古高原,风力资源非常丰富,这里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7.2米/秒,4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8米/秒,风能功率密度662瓦/平方米,年平均空气密度为1.07千克/立方米,10米高度和40米高度5-25米/秒的有效风时数为6255小时—7293小时。具有稳定性强、持续性好、风能品质高等特点,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随后参观了华电辉腾锡勒电场,辉腾锡勒(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吕主任及相关技术专家接待了游学团队一行,宾客双方就能源变革、环境影响、经济收益以及属地关系等方面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盛夏时节的辉腾锡勒大草原景色秀美,湛蓝的天空、蜿蜒的河流、洁白的云朵、珍珠般散落的蒙古包、“游动”的牛羊构成一幅唯美动人的画卷。在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后,大家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大昭寺、辉腾锡勒草原、黄花沟等景区,切身感受了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和壮丽风光。
经过此次活动,大家感受到了名企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与改革,也体会到了新型产业业态的美好明天,学习到了一个企业家乃至一个普通人对这个社会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大家被内蒙人民的豪迈和招呼客人的热情所感动。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地美好,美丽的草原让大家流连,大家在不舍中结束了草原行,我们在心中也早已约定好下一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