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子风采

【德国MR访学行】江勇—德国MR公司考察行对管理工作的几点启发


1539班 江勇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

2016年9月26日—10月2日,我有幸作为第二届华北电力大学MBA访问团的一员随团访问德国MR公司总部及其法兰克福的分公司。这次访问不仅仅有德国制造业的的先进工艺和技术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同样在管理工作方面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下面我重点就管理方面收获到的几点启发进行汇报交流:

一是传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走访德国MR,一个以有载分接开关为主要产品的制造企业,其产品能从德国走向全世界,并占据同类产品的垄断位置,离不开企业工匠的“代代相传”。MR公司在人力资源上秉承了德国著名的“学徒制”精神,通过与学校共同培养方式教育培养优秀技工人才和科研人才,上一代总结的经验能够得到传承,也使得企业新进人员能站在比前人更高的起点来思考和研究,使得企业创新发展成为可能,大大的避免了在研究和创新中的浪费。

而对比德国MR,我们国内也不乏有这样一些企业,缺乏工艺和技术的积累和传承,新进员工往往从零开始摸索、积累,而老一代员工往往有一些心得经验但是却不能有效传授给新进员工,造成企业发展创新往往踏步走,不能向MR一样产品在一代一代传承中不断得到改良与发展。

二是专业源于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德国MR公司之所以能够把其核心产品做成同类产品中的精品,做成同类产品中的标准,我认为源于德国人骨子里做事情的那份认真劲,正所谓:“专业源于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在听MR专家介绍企业成功的秘诀时,他们把其中一点归于“严格”,他们把每个细节、每个元件都力求做到最好。而同行中不少同学对此表示不解,认为元件的最佳化,并不能保证整体的最大化。而我确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的必要性深表认同,我认为没有每个细节的最佳化,必定没有整体的最佳化。

对比德国制造,中国制造给人更多的印象是质量不行。而为什么会导致质量不行呢,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国人对标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从而导致细节或元件质量的下降,最终影响了整体质量的下降。对于MR公司厂家人员他们最关心的是我的产品能不能满足我提出的标准,而不是去想诸如“我的产品虽然好,但是也许变压器寿命也许只有我的一半,我根本没有必要那么严格要求自己产品”之类的理由。而我们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却往往自作聪明,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或使用寿命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获得短期的利益。

访问中,德国MR对于每个产品元件的质量把控和抽检的严谨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带着自豪介绍他们的产品“我们的开关可以保证切换30万次以上”,“我们的产品都经过严格的抽检”。他们自豪的是我的产品怎么经久耐用,比如MR就宣传他们的产品自生产以来目前仍有70%在运行。而我们国内一些企业往往考虑的是怎么样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实现利益,GDP也是这样不断的被拉高的。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质量非常过关的产品,比如长城,古代就是使用了非常严格的质量管控方法,通过在每块城砖上印上具体制造人员、监制人员等信息,实现质量倒查并实行近乎严苛的追责制度,从而从源头上促使相关人员对质量精益求精。

三是通过取长补短,合作可以共赢。本次访问中,两个案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是SIMENS公司拥有MR公司20%的股权;二是MESSKO分公司借助MR公司服务网络实现了市场销量的激增。SIMENS公司占据世界上变压器和医疗器械非常高的份额,而MR公司生产产品仅为SIMENS公司核心产品中的部分元件,但是由于MR公司产品质量高SIMENS公司无法替代,MR公司早期借助SIMENS公司销售服务渠道,将其产品与SIMENS变压器一起远销至了全球;同样MESSKO分公司在被MR公司兼并后,其产品也借助MR公司的销售服务渠道,迅速销往了全球各地,实现了产量和产值的双双迅猛增长。

两个案例的成功并非偶然,也并非合作就一定能共赢。MBA上课案例中也不乏有知名公司被兼并或合作后,就开始走向衰亡的案例。但是这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双方的企业在产品上是互补型的,如SIMENS公司的变压器产品的重要一个元件就是MR公司的有载开关,变压器方面SIMENS公司全球已形成较高的知名度但其不能制造有载分接开关,而MR公司虽然产品质量过关,但是还未达到SIMENS公司的知名度,通过SIMENS公司控股,有利于其产品的迅速推广,也实现了共赢。同样MR与MESSKO分公司之间也存在互补的关系,而非竞争的关系,通过合作只会共赢。

四是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进取。德国MR企业虽然在传统有载分接开关领域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但是从企业专门设立新产品研发测试中心来看,企业对于创新和进取是相当重视的,而且一直在不断努力中,从而使得自己能长期处于行业的领先位置。如其通过研发真空有载分接开关技术,从而使其产品领先于传统有载分接开关技术。其通过设立世界领先的高压实验室,开展各类高压仿真实验,确保新产品开发中各种状态实现。在参观MESSKO工厂时,工厂方介绍的在线油色谱分析仪,既实现了油色谱的在线监测分析,又实现了该装置的小型化问题,从而实现了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得产品大面积推广成为了可能。

MR公司始终保持着不断进取的状态,以创新驱动发展。他们并不满足于现有成果,始终有危机意识,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五是方向与速度的思考。同行的吴姐多次跟我们说起,德国人做事情喜欢慢慢来,不着急。但是即便如此,德国制造、工业产值还是在世界领先。这使得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方向与速度,到底哪个重要?”我有一个不太好听、不太准确的比喻:我们中国好比一列高速列车,速度很快,但是方向可以随时变动,有时候东、有时候往西,而德国好比一列慢车虽然慢,但是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行进。刚开始两个车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时间一长再比较我们与他们的距离就拉开了。有的事情我们虽然速度很快,但是距离也许还不如人家远。

在一个具体事例上可以进行说明,比如我们的城市建设,速度是很快,但是今年建起来,也许明年又推动重新建设,反反复复,也许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始终是在原地建来建去,可是同样经过一百年德国也许就在建筑数量上超越我们了,虽然他们建的很慢需要严格的审批。还有就是他们的道路,建设周期虽然长,但是日后大修大补方面就不如我们这般频繁了。

同样放到企业的规划上,德国为什么能有众多100年以上历史的家族式企业,而我们却几乎没有,即使是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也很少有存活超过10年以上的中小企业,一个原因也许就是我们的企业没有方向,往往东一榔头西一锤,没有核心的产品和技术,最为典型的就是我的家乡——浙江省的一些中小企业,跟风生产、跟风山寨,最后也跟风搞房地产,直至被套牢。

而德国MR给我的印象就是坚持自己选定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他们没有去做自己不擅长的其他行业;同时他们坚持牢牢掌握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不动摇——没有将股权卖给其他公司,牢牢把握自己对核心产品和技术的垄断。

以上几点启发为我这次MR之行的部分体会,如有不对还请指正!通过MR考察,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阅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管理经验,势必将给日后管理工作带来提升。我将倍加努力,不断总结提炼本次考察的宝贵经验并应用于日常管理工作中,为祖国的能源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